商洛花鼓:本为曲牌联缀体南方曲艺。清中叶随“下湖人”迁陕而传入商洛。多以自乐形式,于逢年过节、秋神报赛、红白喜事搭班演唱。其登场人物不多,行当以小生、小旦、小丑为主;化妆简单,随意性很强;道具较少,一般多就地演出,有观众形容道:“远看一堆柴,近看是戏台,锣鼓一声响,叫化子蹦出来。”
花鼓剧目,以民国为最,其抄本与口传本多达100本,较流行的有《坐西楼》、《站花墙》、《蓝桥会》、《桑园配》、《吴三宝游春》、《张二女害相思》等20余本。
新中国成立后,地县文艺工作者对花鼓进行发掘、整理、改造、翻新,将这颗乡土明珠从“地摊子”搬上舞台,先后改编、创作并演出30多部新戏,有的晋京进省演出,有的被外省移植,有的被拍摄成影视,不仅丰富了花鼓戏的内容,拓宽了花鼓剧的题材,而且使商洛花鼓在剧本、音乐、表演、舞美等方面更趋完美统一,成为商洛地区主要地方戏剧。其影响较大的有:
《夫妻观灯》,彭正远改编,1956年商洛剧团首演,在陕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中获奖,并选晋京汇报演出。
《种核桃》,任宏谋编,1958年商洛剧团首演,参加西北五省戏曲观摩会演,获得好评。
《屠夫状元》,刘安民、田井制、刘福堂、陈正庆改编,1979年商洛剧团首演,并在陕西省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奖。省电台、电视台进行录音、录像转播,西安电影制片厂以眉户剧种搬上银幕。
《牧童与小姐》,徐小强、刘大华、尹金峰等编。1979年镇安县剧团首演,在省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奖,省电台、电视台录音录像转播,剧本被邻近省地剧团移植上演。
《六斤县长》,陈正庆、田井制编。1981年商洛剧团首演,在陕西省戏剧创作会演中获奖。1983年3月在北京怀仁堂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。1984年由原作者改编成电影脚本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。剧本荣获全国优秀戏曲剧本奖,被中央歌舞剧院及10余家省市剧团移植上演。
《凤凰飞进光棍堂》,徐小强、尹金峰等编。1980年镇安剧团首演,1981年在陕西省优秀剧目汇报演出中获奖。中央电视台有录像,山西临汾剧团曾移植。
《小贩小官小教师》,陈正庆、田井制编,商洛剧团首演,1986年在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展览演出时获奖,曾有10多个省地剧团移植上演。
《沉重的生活进行曲》,陈彦编,镇安剧团首演,1986年在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展演中获奖。
《花嫂招郎》,徐小强编。商洛剧团首演。1990年参加省青年演员小戏会演获奖。
《糖是酸的》,柳岸、笔尚编。1990年商洛剧团首演,并在陕西省青年演员现代小戏调演中获奖。
《泉水清清》,陈正庆编。商洛剧团1992年首演,1993年参加武汉全国现代戏会演,1995年改编成《山魂》,在全国“金三角”戏剧调演中获奖。
《大云寺》,徐小强、陈道久编,商洛剧团首演,在1996年陕西省地方戏交流演出中获奖。
《商君开关》,刘安民、王军武编。商洛剧团1999年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演出获奖。
作者:商洛新闻网 责任编辑:王丽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Copyright ©2009-2012 商洛新闻网-西部网商洛频道 WWW.SLTVS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电视台 主办 联系电话:0914-2332002 投诉电话:0914-8069096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 61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706142
Powered by CmsTop 陕ICP备07012147号